2025年10月18日至20日,2025遥感科学研究生论坛在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成功举办。作为《遥感学报》品牌学术活动,本次论坛由《遥感学报》与西南大学联合主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以“AI 赋能遥感科学”为核心主题,延续“为遥感领域青年学子搭建全国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宗旨,助力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精神,吸引国内外遥感学者广泛参与。
本次论坛得到领域同仁高度关注,参与规模与影响力再创新高。据统计,申请报告的研究生达107人,经筛选后83人完成报告分享,尽显遥感领域青年学子的科研热情与成果积累。论坛采用 “线上+线下”模式,依托《遥感学报》梧桐会公益直播平台开展直播,吸引国内外遥感学者、师生参与,在线观看人数突破4.4万,真正实现 “云端学术盛宴”,让前沿观点跨越空间传播碰撞。
论坛紧扣主题,结合遥感学科建设与发展热点,设 “遥感机理与先进载荷”、“遥感技术方法”和“遥感大数据应用” 三大分论坛专题,并以 “特邀报告引领+分论坛交流+专家点评指导” 构建多层次学术交流范式。
10月18日论坛开幕式由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樊磊教授主持。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秘书长卫征、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姚元锦先后致辞,随后开启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施坤研究员以“内陆水体脱氧过程及机制”为题,剖析内陆水体生态环境变化关键问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岳跃民研究员聚焦“喀斯特森林格局演变与人类扰动”,揭示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的相互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岳超研究员围绕“极端森林大火加剧火后地表升温”,探讨极端气候事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西南大学樊磊教授分享“微波植被光学厚度(VOD)的反演与应用”成果,为微波遥感技术实践提供新思路。4位专家报告覆盖生态环境、气候变化、遥感技术应用等核心领域,为青年学子搭建接触学科前沿的桥梁。
(樊磊教授主持开幕式)
(姚元锦书记致辞)
(岳超研究员作报告)
当日下午的分论坛评委报告环节,12 位专家进一步分享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段四波研究员介绍“耦合物理模型与残差模型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华东师范大学白开旭教授阐述“耦合遥感机理与机器学习的全球甲烷智能反演”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李小军教授汇报 “SMOS-IC 地表土壤水分和 VOD 产品研发与应用进展”等内容,从技术方法到产品研发,为后续分论坛交流奠定学术基础。
10 月 19 日至 20 日,三大分论坛专题有序开展。83名研究生以 “8分钟报告+ 2分钟问答” 形式,集中展示青年科研成果;各分论坛由领域专家担任主席与评委,保障交流的专业性与学术深度。
论坛全程注重科研指导,17 位领域专家不仅参与报告点评,还从选题背景科学性、技术方法合理性等方面给予建议,实现 “一对一指导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拓展研究思路” 的目标。
闭幕仪式上,论坛执行主席樊磊代表组委会,回顾论坛整体情况,向支持单位、专家学者、参会研究生等致以诚挚感谢,并欢迎专家再赴西南大学交流指导。随后,闫珺主任代表主办方作总结发言,肯定论坛在推动遥感领域青年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专家合影)
截至 2025 年 5 月,“遥感科学研究生论坛” 已成功举办四届。本次论坛的圆满落幕,延续了其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方面的成效,更以“AI赋能遥感科学”为切入点,推动跨领域创新探索,为遥感学科发展注入青年力量。未来,论坛将继续发挥品牌优势,为青年学子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助力遥感技术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
供稿:李勇
供图:鄢文琪、马小翔
审核:李勇、樊磊、胡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