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全国高师地理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承办。与会代表们围绕“地理教育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地理实践与技术赋能地理教学”“地理教学模式创新与地理课程发展”三个主题展开学术交流。
分会场一的主题是地理教育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半场研讨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申玉铭教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地理基地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和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袁书琪教授参与评议。研讨参与者有:袁书琪(福建师范大学)、彭俊芳(福建师范大学)、李文(福建师范大学)、陈俊英(福建师范大学)、车云(福建师范大学)、仲小敏(天津师范大学)、卢晓旭(华东师范大学)、户清丽(陕西师范大学)、欧阳子豪(东北师范大学)。下半场研讨由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叶滢教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委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委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仲小敏教授参与评议。研讨参与者有:陈亚颦(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张家辉(曲阜师范大学)、刘兰(天津师范大学)、周维国(曲阜师范大学)、蒋连飞(华南师范大学)。该会议紧扣主题,探讨了地理教育的本质和地理学科教育中“想”与“做”的问题,并对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地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点进行剖析,专家们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如何优化地理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刻见解,为地理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袁书琪教授讲话
分会场一现场
分会场二的主题是地理实践与技术赋能地理教学。上半场研讨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陈实教授主持,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地理学学科联盟理事长汤国安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周海瑛教授参与评议。研讨参与者有:汤国安(南京师范大学)、张建珍(浙江师范大学)、陈实(华中师范大学)、雷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郭锋涛(华东师范大学)。下半场研讨由重庆师范大学李晴教授主持,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教授和安徽师范大学李俊峰教授参与评议。研讨参与者有:胡蓉(西南大学)、张明礼(南京师范大学)、王凯昕(南京师范大学)、杜仲凯(南京师范大学)、李发源(南京师范大学)、张海(南京信息工程技术大学)、姚泽阳(湖南师范大学)。研讨会上,代表们围绕地理实践力在发展中的重要性、人工智能背景下地理学基础教育的变革方向、高师地理户外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思考以及地理主观题智能评价系统的创新应用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分享了他们对地理教育本质的洞察,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地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教授讲话
分会场二现场
分会场三的主题是地理教学模式创新与地理课程发展。上半场研讨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朱雪梅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李家清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张全景教授参与评议。研讨参与者有:徐宝芳(内蒙古师范大学)、李琳(云南师范大学)、张胜前(南宁师范大学)、陈仕涛(南京师范大学)、付一鸣(南京师范大学)、戎家成(南京师范大学)、张旭如(山西师范大学)。下半场研讨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曾玮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和云南师范大学李琳教授参与评议。研讨参与者有:何太蓉(重庆师范大学)、郑著彬(赣南师范大学)、刘春晓(赣南师范大学、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中学)、任静丽(赣南师范大学)、李建忠(赣南师范大学)、黄超(赣南师范大学)、丁继昭(东北师范大学)、徐焰华(江西师范大学)、龚倩(南京师范大学)、谭志垚(南京师范大学)。研讨会上,代表们主要围绕如何创新地理教育模式和发展地理教育模式展开研讨。在关于实践反馈日志的问题上,评议专家夏志芳表示:“采用实践反馈日志的方式,能够为师范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技能训练。报告中所展示的研究方法令人印象深刻,显示出我们在研究方法上应超越以往的经验性局限,实现更大的突破”。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李家清教授讲话
分会场三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审视了我国地理教育的现状,也为未来地理教育发展注入了动力。本次研讨会展示了高师地理教育的丰硕研究成果,激发了地理教育领域内思想火花的交流与碰撞,为地理教育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提供了思路与建议。
撰稿:段金芯、彭翰文
供图:段金芯、张彤、林少晶
审核:艾茹君、禹露、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