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地理行 践知地理人(二)
——学院师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实习
与历史对话
2022年7月30日,联合实习队伍到达了石家河遗址研究中心(30.763°N,113.082°E)。通过馆长的介绍,同学们了解了石家河文化(4500-4000a B. P.)的演化历史及其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同时观察石家河遗址的文化层特征。
图1实习队伍合照
石家河文明是如何消亡的?根据考古专家的介绍,气候变化是导致文明消亡的重要因素,并且在护城河的沉积物中发现了黄褐色的粉砂沉积,粉砂沉积的上下层均为灰色的淤泥,表明气候在某一时段发生了极端的干旱。相关学者对石笋的研究表明同时期的良渚文化的消亡与极端干旱后的极端洪涝事件有关。
图2 探秘石家河文化
实习队伍下午抵达襄阳市的古隆中实习点(31.990°N,112.027°E)。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隆中因此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后人在隆中修建了武侯祠,武侯祠的修建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地貌条件,依山傍水,布局合理。古隆中古树参天,曲径通幽,在此既可以深刻领悟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也可以体会到诸葛亮“身处山村,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
图3 古隆中古树参天
晚20:30,实习队伍前往襄阳古城(32.025°N,112.142°E),考察了襄阳古城的城墙和护城河,了解襄阳历史文化和三国文化,分析襄阳的城市规划和旅游发展。襄阳古城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城东、南、西三面修建的全国最宽的护城河和其北的汉江天堑,使其易守难攻,因此号称“华夏第一城池”。
图4 襄阳古城夜景
供稿:周婷婷、郭锐、各兄弟院校|审核:王勇